我已学习L1和L2教学视频,收获颇丰,但仍有多个疑问,盼老师们解答。谢谢!
(1)智能体可能需要用到几十个场景的知识库(对应几十个PDF,每个PDF对应一个场景)。如果我用RAG,直接罐入所有PDF知识内容,易造成知识干扰。我该如何处理?适用什么框架?具体操作方式是?
(2)业务场景需集成几十个工具。在使用qwen-2.57B模型时,工具数量稍微多一些,就容易出现误触发、多工具死循环等问题。我该如何处理这类情形?
(3)假如我定义了多个方法(F1-Fn),根据用户相似但不同的输入,存在两种执行逻辑:一是依次执行所有方法(F1-Fn),且前一方法结果传入后一方法;二是依次仅执行部分方法(非全部)。若将这些方法都定义为工具,让模型决策调用,容易出错。我该如何设计?
(4)项目课能否多讲解“微调”的实际应用场景?第五期L2项目课中,微调仅用于修改模型名称(如“小问”改“小聚”)或调整语气风格,这些用法对“公司内部智能体”而言实用性有限,感觉较鸡肋,希望能补充更多微调的真实应用场景。
(5)有时候,我希望业务模型“真正掌握”某些公司内部知识,回答时不仅能引用原文,还能活学活用、推理分析。请问我的这种期望是否能够实现?如果能实现,我该用RAG、微调、蒸馏还是其他方法?有哪些适配的框架?
(6)如果我希望通过微调让模型学习公司内部知识,但知识仅为文字描述(非问答对),我该如何开展微调?我是否必须手动准备数千条问答对?
(7)客户常不清楚智能体应用的具体功能,我需自行规划功能,设计“有用的智能体”。这种情况下,我该如何分析问题、设计系统?希望老师结合经验,在项目课中多补充这类实战思路。
(8)实际项目中如何用Langgraph设计流程?L1课程讲解的案例仅涉及1-2个工具、几步流程,我感觉过于基础,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分享实战经验。
(9)老师在实际项目中是否用过“多智能体协作”技术?具体如何应用?能否分享相关实战经验?
(10)实际项目中如何使用小模型(如0.5B模型)?希望多讲解其适用的业务场景及实战经验(如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)。
谢谢老师们指教!